科研动态  
 
     

  首页  科研动态  专业建设
 
体育服务与管理-专业建设背景
 

 

1.1市场分析
进入21世纪,江苏省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平稳较快发展,继2008年、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分别突破3万亿元、4万亿元后,2012年突破5万亿元大关,达到5.4万亿元,比上年增长10%。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,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8347元,按当年汇率折算为10827美元,列全国各省区第一,标志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阶段。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江苏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,江苏省的经济总量和人均的GDP将有大幅度的提高,这些都将为江苏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。随着江苏省经济迅速发展,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的改变。获得健康体魄和充沛的活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,当人们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欲望也就更加强烈。通过体育消费来实现个人心理和情感的满足、提高生活的质量已经日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,势必带动社区体育和群众性体育组织的发展,激发和引导市民进行体育消费;城市的建设将带动体育场馆及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,这些都为江苏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。
1.2政策分析
近年来国家和江苏省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十分的重视,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。
2010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》,目标在于建立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,门类齐全、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体系和规范有序、繁荣发展的体育市场;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显著增加,体育服务贸易较快发展,体育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例明显提高,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明显提高;形成体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互结合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2010年10月江苏出台《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》明确到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.2%的目标。重要任务之一是积极引导大众体育消费,努力繁荣城乡体育市场,构建统一开放、竞争有序的体育产业市场体系。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、竞赛表演、场馆服务、体育培训等市场和体育技术、信息咨询、体育保险等中介服务,逐步开展户外运动、极限运动、电子竞技等新兴体育运动项目。
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《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提出,支持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,发展全民体育健身。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,宣传、普及科学健身知识,提高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,引导体育健身消费。加强基层多功能群众健身设施建设,到2020年,80%以上的市(地)、县(市、区)建有“全民健身活动中心”,70%以上的街道(乡镇)、社区(行政村)建有便捷、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。采取措施推动体育场馆、学校体育设施等向社会开放。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。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组织,以及运动健身培训、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。大力支持青少年、儿童体育健身,鼓励发展适合其成长特点的体育健身服务。
国家还出台文件还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申报、培训、考核、上岗、经营、晋级、权利和义务等方面都作出明确规定,实施从业准入标准,持证上岗。严格审查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,阻止不合格人才进入市场 ,从机制上杜绝“鸠占鹊巢”的现象。
1.3人才需求
目前,江苏省体育产业、体育服务业、体育管理机构和部门已经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,城市和社区的各级体育活动中心、群众性体育俱乐部、机关和大中型企业的体育管理机构、商业性的体育娱乐场所、体育商品生产和营销企业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健康服务部门,都在近几年相继建立和开设。作为一个新兴产业,在其健康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,对行业从业人员和人才的供需矛盾已经突显出来。
目前我国的体育专业指导人员与总人口之比仅为1:7000,远低于日本等国的1:2000的比例,据此预测,仅从数量上看,目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尚有40多万的缺口。江苏经营体育服务业的单位己近3000家,从业人数仅有不足4万余人。
而从供方市场来看,自从1993年天津十大正规网赌软件招收第一批社会体育专业学院,至今,全国已经有200所大、专院校的体育专业开设社会体育类专业,每年的毕业生为一万人左右,还要去除跨专业分配的流失员工,远不能满足社会体育市场的需求。
江苏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,近年来的体育事业发展在全国居于前列,社会体育人才不仅需求量大,而且对质量和适应面的要求更高。我们也对扬州市部分社区和企、事业单位作过调查,有54%的市民认为需要专门的体育指导,63%的人认为今后几年将会面临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的高峰。对现有的社区体育管理和服务人员,市民普遍表示不满意,认为没有受到专业训练,体育知识水平有限,年龄偏大,难以胜任高标准的服务工作。
这些都说明,社会体育专门人才,不仅在数量有巨大的市场需求,而且在质量上也有更高的要求。
1.4创建历程
我国的社会体育发展缘于上个世纪后期经济的高速发展,而欧美发达国家社会体育发展速度要领先于我们近半个世纪,他们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对我国无疑具有重要启示。根据我们的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,英国、美国等国家的许多综合性大学,都有专门培养社会体育人才的“体能与康复”、“群众体育管理”等专业培养社会体育服务人员,但限于专业理解以及证书审批制度等方面的问题,直接复制这些专业难以得到相关的政策支持。于是我们于2006年就相关专业的创建请示了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的主要领导,同意我们借鉴国外相关专业的培养模式,结合我国国情,以培养体育服务与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为主要方向,设立“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”,暂时定位在高职层次。同年年底,“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”开始出现在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上。
以此为契机,2007年,我们在广泛市场调研和专业论证的基础上,以“体育服务与管理”名称了参加了我司的新专业申报和评审并获得通过,省教育厅最终批准本专业于2008年开始招生。这样,可以说是具有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“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”由此诞生了。因为这个专业我们在全国是首家创建,此后,逐步在全省和全国推广。直到现在,全省已经有6家、全国有30多家高职院校创办了“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”。
【2013-12-31】 【关闭】